1、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固體廢物是指在生產建設、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污染環境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
2、固廢特點:
難得到處置:成分復雜,物理性狀(體積、流動性、均勻性、粉碎程度、水分、熱值等)多樣
綜合性的環境問題:同時導致土壤污染、水污染及大氣污染等問題。廢棄的污染物質混摻在水和空氣中,直接或經處理后排入水體或大氣為廢水和廢氣,納入水環境或大氣環境管理體系管理。其中不能排入水體的液態廢物和不能排入大氣的置于容器中的氣態廢物,由于大多具有較大的危害性,被歸入固體廢物管理體系。
重視程度不夠:引起人們重視的污染問題,較少得到人們關注的問題。
貼近生活:城市生活垃圾
3 固體廢物的來源及危害
3.1固體廢物的來源及分類
1、固體廢物的來源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物(不包括廢氣、廢水);另一類是產品在流通過程(包裝、損耗)和消費使用后(報廢后,殘余)產生的固體廢物。
2、固體廢物分類方法:性質、狀態和來源等。
3、化學性質:有機廢物和無機廢物;
形狀:固體廢物(粉狀、粒狀、塊狀)和泥狀廢物(污泥);
其危害狀況:有害廢物(指有易燃性、易爆性、腐蝕性、毒性、傳染性、放射性等廢物)和一般廢物
來源:工業固體廢物、礦業固體廢物、農業固體廢物、城市垃圾和有害廢物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將固體廢物分為工業固體廢物(廢渣)與城市垃圾和危險廢物三類:
分類 來源 主要組成物
礦業
廢物 礦山、選冶 廢石、尾砂、金屬、磚瓦灰石、水泥等
工業廢物 冶金、交通、機械、金屬結構等工業 金屬、礦渣、砂石、模型、芯、陶瓷、邊角料、涂料、管道、絕熱和絕緣材料、黏結劑、廢木、塑料、橡膠、煙塵、各種廢舊建材等
煤炭業 礦石、木料、金屬、煤矸石等
食品加工業 肉類、谷物、果類、蔬菜、煙草等
橡膠、皮革、塑料等工業 橡膠、皮革、塑料、布、線、纖維、染料、金屬等
造紙、木材、印刷等工業 刨花、鋸末、碎木、化學藥劑、金屬填料、塑料等
石油化工 化學藥劑、金屬、塑料、橡膠、陶瓷、瀝青、油氈、石棉、涂料等
電器、儀器儀表等工業 金屬、玻璃、木材、橡膠、塑料、化學藥劑、研磨料、陶瓷、絕緣材料等
紡織服裝業 布頭、纖維、橡膠、塑料、金屬等
建筑材料業 金屬、水泥、黏土、陶瓷、石膏、石棉、砂石、紙、纖維等
電力工業 爐渣、粉煤灰、煙塵等
城市垃圾 居民生活 食物垃圾、紙屑、布料、木料、金屬、玻璃、塑料、陶瓷、庭院植物修剪物、燃料、灰渣、碎磚瓦、廢器具、糞便、雜品等
商業、機關 管道、碎砌體、瀝青及其他建筑材料,廢汽車、廢電器、廢器具,含有易燃、易爆、腐蝕性、放射性的廢物,以及類似居民生活欄內的各種廢物
市政維護、管理部門 碎磚瓦、樹葉、死禽畜、金屬、鍋爐灰渣、污泥、臟土等
農業廢物 農林 稻草、秸稈、蔬菜、水果、果樹枝條、糠秕、落葉、廢塑料、人畜糞便、農藥等
水產 腥臭死禽畜,腐爛魚、蝦、貝殼,水產加工污水、污泥等
有害廢物 核工業、核電站,放射性醫療單位、科研單位 含有放射性的金屬、廢渣、粉塵、污泥、器具、勞保用品、建筑材料等
其他有關單位 含有易燃性、易爆性、腐蝕性、反應性、有毒性、傳染性的固體廢物
1)城市生活垃圾
定義: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視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
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商業垃圾、建筑垃圾。
主要成分:廚余物、廢紙、廢塑料、廢織物、廢金屬、廢玻璃陶瓷碎片、磚瓦渣土、糞便、廢家具、廢舊電器、庭園廢物等(因居民生活水平、生活習慣、季節、氣候等不同而又差別)。
來源:城市居民家庭、城市商業、餐飲業、旅館業、旅游業、服務業、市政環衛業、交通運輸業、文教衛生業、行政事業學位、工業企業單位以及水處理污泥等。
特點:成分復雜,有機物含量高。影響城市生活垃圾成分的主要 因素有居民生活水平、生活習慣、季節、氣候等
2)工業固體廢物
定義:在工業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渣、粉塵、碎屑、污泥,以及在采礦過程中產生的廢石、尾砂等。2
按其來源和物理性狀大體可分為六大類:冶金工業固體廢物;能源工業固體廢物;石油化學工業固體廢物;礦業固體廢物;輕工業固體廢物;其他工業固體廢物。
按廢渣的毒性可分為有毒與無毒廢渣兩大類:凡含有氟、汞、砷、鉻、鎘、鉛、氰等元素及其化合物及酚、放射性物質的,均為有毒廢渣。
3)危險廢物
定義:危險廢物是被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被國家危險廢物鑒定標準和鑒定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性的廢物。具有腐蝕性、毒性、易燃性、反應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種或者幾種危險特性的以及不排除具有危險特性,可能對環境或者人體健康造成有害影響,需要按照危險廢物進行管理的,均列入了《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08年8月1日)。
家庭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藥品及其包裝物、廢殺蟲劑和消毒劑及其包裝物、廢油漆和溶劑及其包裝物、廢礦物油及其包裝物、廢膠片及廢相紙、廢熒光燈管、廢溫度計、廢血壓計、廢鎳鎘電池和氧化汞電池以及電子類危險廢物等,可以不按照危險廢物進行管理。從生活垃圾中分類收集后,其運輸、儲存、利用或者處置,按照危險廢物進行管理。
4)農業廢棄物/農業垃圾
包括:糞便及植物秸稈類。
處理:就地加以綜合利用,或作漚肥處理,或作燃料焚化。
3.2固體廢物的危害
1、固體廢物污染途徑
1)進入環境的固體廢物是潛在污染源,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化學、物理或生物的轉化,導致有毒有害物質長期地不斷釋放,進入環境,污染地表和地下水體、大氣和土壤,并通過食物鏈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多種危害。
2)工礦業固體廢物所含化學成分能形成化學物質型污染;人畜糞便和生活垃圾是各種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地和繁殖場,能形成病原體型污染
2、固體廢物污染危害
固體廢物在收集、運輸和處理、處置過程中,其本身含有的和產生的有害成分,會對大氣、土壤和水體造成污染:
1)侵占土地
方式:固體廢物的露天堆放和填埋處置,需占用大量寶貴土地。
2)污染土壤
方式:固體廢物及其淋洗和滲濾液中所含有害物質會改變土壤的性質和土壤結構,并將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產生影響。
后果:進入土壤中的污染物質有礙植物根系的發育和生長,同時會在植物有機體內積蓄,通過食物鏈危及動物及人體健康。
3)污染水體
方式:世界范圍內,有不少國家直接將固體廢物傾倒于河流、湖泊或海洋。甚至將海洋當成處置固體廢物的場所之一,這是有違國際公約、理應嚴加管制的。
后果:固體廢物棄置于水體,將使水質直接受到污染,嚴重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條件,影響水資源的充分利用。堆積的固體廢物經過雨水的浸漬和廢物本身的分解,其滲濾液和有害化學物質的轉化和遷移,將對附近地區的河流及地下水系和資源造成污染??s減江河湖面有效面積,使其排洪和灌溉能力有所降低。
4)污染大氣
方式:堆放的固體廢物中的細微顆粒、粉塵等可隨風飛揚,從而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廢物填埋場中逸出沼氣。
后果:顆粒物、沼氣造成空氣污染,動物、人類健康危害;沼氣消耗其上層空間的氧,從而使植物衰敗。
5)影響環境衛生
垃圾大量堆放成為蚊、蠅、嚙齒類動物繁殖的溫床,危害動植物及人類健康。
3.3固體廢物處理處置
3.3.1固體廢物處理的基本方法
總綱: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體廢物轉化為適于運輸、儲存、利用或處置的過程。
1、物理處理技術
1)壓實技術
固體廢物預處理方法。
目的:對廢物實行減容化,降低運輸成本、延長填埋場壽命。
適于壓實減少體積處理的固體廢物:垃圾、松散廢物、紙帶、汽車、易拉罐、塑料瓶、紙箱及某些纖維制品等。對于那些可能使壓實設備損壞的廢棄物不宜采用壓實處理,某些可能引起操作問題的廢棄物,如焦油、污泥或液體物料,一般也不宜作壓實處理。
過程:垃圾先裝入墊有鐵絲網的容器中,然后送入壓實機壓縮,推出壓縮腔后送入瀝青浸漬池涂浸瀝青防漏,冷卻后經輸送皮帶裝入汽車運往垃圾填埋場。壓縮污水經油水分離器進入活性污泥處理系統,處理水滅菌后排放。
2)破碎技術
目的:便于壓縮、運輸、儲存和高密度填埋;提高焚燒、熱解、熔燒及壓縮等處理過程的穩定性和處理效率;便于分選、揀選回收有價物質和材料;避免粗大、鋒利的廢物損壞分選、焚燒、熱解等設備或爐腔。
破碎方法:沖擊破碎、剪切破碎、擠壓破碎、摩擦破碎等,此外還有專用的低溫破碎和濕式破碎等。
3)分選技術
定義:把固體廢物中可回收利用的或不利于后續處理、處置工藝要求的物料分離出來,是繼破碎以后固體廢物處理過程中重要的處理環節一。
基本原理:利用物料的某些性質方面的差異,將其分選開,例如利用廢棄物中的磁性和非磁性差別進行分離;利用粒徑尺寸差別進行分離;利用比重差別進行分離等。
分選方法:手工撿選、篩選、重力分選、磁力分選、渦電流分選、光學分選等。
4)固化處理技術
定義:通過向廢棄物中添加固化基材,使有害固體廢物固定或包容在惰性固化基材中的一種無害化處理過程。
固化產物應具有良好的抗滲透性,良好的機械特性,以及抗浸出性、抗干濕、抗凍融特性。
固化產物處理:安全土地填埋場處置,建筑的基礎材料或道路的路基材料。
固化處理方法:水泥固化、瀝青固化、玻璃固化、自膠質固化等。
2、化學處理
化學處理是采用化學方法破壞固體廢物中的有害成分從而使其達到無害化。包括氧化、還原、中和、化學沉淀和化學溶出等。
3、生物處理
1)生物轉化技術
定義:利用微生物對有機固體廢物的分解作用使其無害化。有機固體廢物轉化為能源、食品、飼料和肥料,或者從廢品和廢渣中提取 金屬。
方法:廢纖維素糖化、廢纖維飼料化、生物浸出等
2)堆肥化
定義:人工控制的條件下,依靠自然界廣泛分布的細菌、放線菌、真菌等微生物,使可生物降解的有機固體廢物向穩定的腐殖質轉化的生物化學過程。
目的:處理有機固體廢物并使之資源化
堆肥化的原料:城市垃圾、由紙漿廠和食品廠等排水處理設施來的污泥、家畜糞尿、樹皮、鋸末、糠殼和秸稈等。
4、焚燒、熱解和濕式氧化技術
1)焚燒法
目的:使固體廢物氧化分解,能迅速大幅度地減容,可徹底消除有害細菌和病毒,破壞毒性有機物,回收能量及副產品,同時殘渣穩定安全。
適用條件:固體廢物中可燃物的比例合適,某些帶菌性或含毒性有機固體廢物(只能焚燒處理),采用焚燒方法處理固體廢物同時利用其熱能。
缺點:投資較大,焚燒過程排煙造成二次污染。
2)熱解
定義:將有機物在無氧或缺氧條件下高溫(500-1000°C)加熱,使之分解為氣、液、固三類產物。
熱解和焚燒的優缺點:熱解與充分供氧、廢物完全燃燒的焚燒過程是有本質區別的,燃燒是放熱反應,而熱解是吸熱過程。而且,焚燒的結果產生大量的廢氣和部分廢渣,環保問題嚴重,除熱利用外,無其他利用方式。而熱解的結果則產生可燃氣、油等,可多種方式回收利用,且基建投資少,故熱解法則是更有前途的處理方法。
熱解對象:城市固體廢物、污泥、工業廢物如塑料、樹脂、橡膠以及農業廢料、人畜糞便等具有潛在能量的各種固體廢物都可以采用熱解方法,從中回收燃料。
3)濕式氧化處理法
定義:在有水存在的條件下,在溫度為120-380℃,操作壓力為10-200個大氣壓時使有機物質快速氧化的方法。
處理對象:紙漿黑液、市政廢水、石油化工廢水、工業系列化處理污泥等
3.3.2固體廢物的處置
1)因技術原因或其他原因還無法利用或處理的固態度物,是終態固體廢物。
2)終態固體廢物處置的目的和技術要求:使固體廢物在環境中較大限度地與生物團隔離,避免或減少其中的污染物對環境產生污染與危害。
3)定義:對在當前技術條件下無法繼續利用的固體污染物終態,因其自行降解能力很微弱而可能長期停留在環境中,為了防止它們對環境造成污染,必須將其放置在一些安全可靠的場所。
4)固體廢物處置分為陸地處置和海洋處置兩大類。
陸地處置是在陸地上選擇合適的天然場所或人工改造出合適的場所,把固體廢物用土層覆蓋起來的技術。陸地處置的基本要求是廢物的體積應盡量小,廢物本身無較大危害性,廢物處理設施結構合理。
海洋處置是利用海洋巨大的環境容暈和自凈能力,將固體廢物消散在汪洋大海之中的一種處置方法。海洋處置具有填埋處置的顯著優點,而又不需要填埋覆蓋。
1、海洋處置
海洋處置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海洋傾倒;另一類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遠洋焚燒。
1)海洋傾倒:
海洋傾倒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將固體廢物如垃圾、含有重金屬的污泥等有害廢物以及放射性廢物等直接投入海中,借助于海水的擴散稀釋作用使濃度降低;另一種方法是把含有有害物質的重金屬廢物和放射性廢物用容器密封,用水泥固化,然后投放到約5000m深的海底。
海祥傾倒采用的固化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將廢物按一定配比同水泥混合,攪勻注入容器,養護后進行處置;另一種方法是將廢物裝入桶內,然后注入水泥或涂覆瀝青,以降低固化體的浸出率。
2)遠洋焚燒
定義:利用焚燒船在遠海對固體廢物進行焚燒處置的一種方法,適于處置各種含氯有機廢物。
優點:含氯有機化合物完全燃燒產生的水、二氧化碳、氯化氫以及氮氧化合物排入海中,由于海水本身氯化物含量高,并不會因為吸收大量氯化氫而使其中的氯平衡發生變化;海水中碳酸鹽的緩沖作用,不會使海水的酸度由于吸收氯化氫發生變化;焚燒溫度在1200℃以上,對有害廢物破壞效率較高;遠洋焚燒能有效地保護人類的大氣環境。
危害:對于有害固體廢物,特別是放射性廢物,不管采用何種方式投放海中,也許短期內很難發現其危害,長期并不加控制的投放必將造成海洋污染,殺死魚類,破壞海洋生物,將禍及人類自身。
海洋固體廢物處置的范圍和處置量:生物戰劑、化學戰劑或放射性戰劑、強放射性廢物以及可能沖蝕海岸的永性惰性漂浮物質禁止海洋處置;汞、鎘等重金屬,有機鹵素以及漂浮油脂類廢物禁止大量向海洋傾倒;對其他重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機硅化合物,無機和有機工業廢物的海洋處置也要進行嚴格控制。
2、陸地處置
1)陸地處置的方法:土地填埋、土地耕作、深井灌注等。
2)土地填埋處置按照處置對象和技術要求上的差異,分為衛生土地填埋和安全土地填埋兩類。前者適于處置城市垃圾,后者適于處置工業固體廢物,特別是有害廢物。
3)衛生土地填埋用于處置城市垃圾。
方法:把運到土地填埋場的廢物在限定的區域內鋪成一定厚度的薄層,然后壓實以減少廢物的體積,每層操作之后甩土壤覆蓋,并壓實。壓實的廢物和土壤覆蓋層共同構成一個單元。
衛生填埋場地要求:場地選擇、設計、建造、操作和封場過程中,應該考慮防止浸出液的滲漏、降解氣體的釋出控制、臭味和病原菌的消除、場地的開發利用等問題;衛生土地填埋場地的容量要與城市人口數量和垃圾的產率相適應;一般至少要有20年的處置能力。
4)安全土地填埋法
衛生土地填埋法的進一步改進,對場地的建造技術要求更為嚴格:
要采取適當的措施控制和引出地表水;
要配備浸出液收集、處理及監測系統,采用覆蓋材料或襯里控制可能產生的氣體,以防止氣體釋出;
要記錄所處置的廢棄物的來源、性質和數量,把不相容的廢棄物分開處置。
處理對象:安全土地填埋法是處置工業固體廢物,特別是有害廢物的一種較好的方法,但是不能處置易燃性廢物、反應性廢物、揮發性廢物、液體廢物、半固體和污泥,以免混合以后發生爆炸、產生或釋出有毒有害的氣體或煙霧。
5)土地耕作處置
使用表層土壤處置工業固體廢物的一種方法
定義:把廢物當作肥料或土壤改良劑直接施到土地上或混入土壤表層,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種群,將有機物和無機物分解成為較高生命形式所需的物質形式而不斷在土壤中進行著物質循環。
缺點:土地耕作易引起二次污染
處置對象:可生物降解的石油或有機化工和制藥業所產生的可降解廢物。
6)深井灌注
定義:將液狀廢物注入與飲用水和礦脈層隔開的地下可滲透性巖層中。
處置對象:難于破壞,難于轉化,不能采用其他方法處理、處置,或者采用其他方法處置費用昂貴的廢物。它可以處置一般廢物和有害廢物,可以是液體、氣體或固體。
缺點:深井灌注處置必須注意井區的選擇和深井的建造,以免對地下水造成污染。
3.3.3固體廢物的資源化
1、定義:固體廢物的資源化是指對固體廢物進行綜合利用,使之成為可利用的二次資源。
2、我國目前已建立了許多廢物回收利用工廠,如用粉煤灰制磚、生活垃圾養殖蚯蚓、用煤矸石發電、用高爐渣生產水泥、從電鍍污泥中回收貴重金屬等。
3、中國的垃圾治理政策是:“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冻鞘猩罾幚砑拔廴痉乐渭夹g政策》中明確指出:“應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加強對垃圾產生的全過程管理,從源頭減少垃圾的產生量;對已經產生的垃圾,要積極進行無害化處理和回收利用,防止污染環境。”
4、垃圾資源化方法分為循環再利用和通過工程手段利用兩類。而通過工程手段回收利用又可分為加工再利用和轉換利用。
5、常用的資源化方法:循環再利用,是指對垃圾中的有用物質的利用,如啤酒瓶的回收再利用;加工再利用,是指對垃圾中的某些物質經過加壓、加溫等物理方法處理,其化學性質未發生改變的利用,如廢塑料的熔融再生,用廢塑料、廢紙生產復合材料等;轉換利用,指利用垃圾中某些物質的化學和生物性質,經過一系列的化學或生物反應,其物理、化學和生物性質發生了改變的利用,如垃圾的焚燒、堆肥等。
6、從垃圾產生的源頭較大限度地分類回收垃圾是垃圾資源化較有效的方法,也是其他資源化方法能夠順利實施的基礎。
7、“循環再利用”包括原材料和產品,殘?。ㄇ鍧嵣a范疇,回收)的直接回收利用,或熱值(污染控制)的回收利用,是較經濟、污染較小、較簡便的方法,是優先方案;“加工再利用”(廢塑料,玻璃,紙再生)由于設備簡單,再利用成本較低、污染較小也是應大力提倡和優先考慮的;而“轉換利用”由于可供選擇的方法較多、適應性較廣。
8、采用何種方式,要在充分考慮垃圾的物性后做出合理選取。
項目 垃圾物性條件 相應政策和標準
垃圾堆肥 垃圾堆肥適用于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含量需大于40%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
堆肥原料符合:含水率40%-60%;有機物含量20%-60%;碳氮比(20:1)-(30:1);重金屬含量符合GB8172-87 CJJ/T3059—93
適宜堆肥原料特性:密度一般為350-650kg/m3;組成成分(濕重)其中有機物含量不少于20%;含水率40%-60%;碳氮比(20:1)-(30:1) CJJ/T3059—1996
垃圾焚燒 適用于進爐垃圾平均低位熱值高于5000kJ/kg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
危險廢物不得進入生活垃圾焚燒廠處理 GWKB3—2000
垃圾填埋 對填埋物需求:含水量、有機成分、外形尺寸應符合當地具體填埋工藝要求 CJJ17—2001
進入生活垃圾填埋場的填埋物應是生活垃圾 GB16889—1997;CJJ17—2001
9、廢物的清潔程度直接影響到資源化產品質量,進而影響其經濟性。
3.4現代生活中典型廢物的處理處置
3.4.1廢舊電池
1、廢舊電池的危害
干電池、充電電池的組成成分有鋅皮(鐵皮)、碳棒、汞、硫酸化物、銅帽;蓄電池以鉛的化合物為主。
廢舊電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其中所含的少量的重金屬(鉛、汞、鎘等)。這些物質(包括重金屬)被封存在電池殼內部,并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經過長期機械磨損和腐蝕,使得內部的重金屬和酸堿等泄漏出來,進入土壤或水源,之后通過各種途徑進入食物鏈富集。
重金屬富集后果:損害神經系統、造血功能、骨骼,致癌
生活垃圾處理主要是:衛生填埋、堆肥和焚燒三種方式?;烊肷罾膹U舊電池在這三個過程中:
填埋——廢舊電池的重金屬通過滲濾作用污染水體和土壤。
焚燒——廢舊電池在高溫下,腐蝕設備,某些重金屬在焚燒爐中揮發在飛灰中,造成大氣污染;焚燒爐底重金屬堆積,產生的灰渣也會造成污染。
堆肥——廢舊電池的重金屬含量較高,造成堆肥的質量下降,污染土壤、地下水、食物鏈富集。
廢舊電池:鋅殼,電池底鐵,銅帽,石墨棒,余下的黑色物是作為電池芯的二氧化錳和氯化銨的混合物。
2、國內外廢舊電池的回收與處理概況
國際上通行的廢舊電池處理方式大致有三種:固化深埋、存放于廢礦井、回收利用。
1)固化深埋、存放于廢礦井
從電池中提取鎳和鎘等容易獲得的材料,其余的各類廢電池運往專門的有毒、有害垃圾填埋場,或直接將電池粉碎后填埋。這種做法花費太大而且還造成浪費,污染環境。
2)回收利用(1)熱處理 瑞士有兩家專門加工利用舊電池的工廠,巴特列克公司采取的方法是將舊電池磨碎,然后送往爐內加熱,這時可提取揮發出的汞,溫度更高時鋅也蒸發,它同樣是貴重金屬。鐵和錳熔合后成為煉鋼所需的錳鐵合金。該工廠一年可加工2000噸廢電池,可獲得780噸錳鐵合金,400噸鋅合金及3噸汞。另一家工廠則是直接從電池中提取鐵元素,并將氧化錳、氧化鋅、氧化銅和氧化鎳等金屬混合物作為金屬廢料直接出售。不過,熱處理的方法花費較高,瑞士還規定向每位電池購買者收取少量廢電池加工專用費。(2)“濕處理”將各類電池均溶解于硫酸,然后借助離子樹脂從溶液中提取各種金屬,用這種方式獲得的原料比熱處理方法純凈,因此在市場上售價更高,而且電池中包含的各種物質有95%都能提取出來。濕處理可省去分揀環節(因為分揀是手工操作,會增加成本)。成本比填埋方法略高,但貴重原料不致丟棄,也不會污染環境。(3)真空熱處理法 在廢電池中分揀出鎳鎘電池,廢電池在真空中加熱,其中汞迅速蒸發,即可將其回收,然后將剩余原料磨碎,用磁體提取金屬鐵,再從余下粉末中提取鎳和錳。
3)中國:
源頭把控:明文規定從2001年1月1日起,禁止國內生產各類汞含量大于電池重量0.025%的電池,進入市場銷售的國內外電池產品均需標明汞含量;自2005年1月1日起,禁止生產汞含量大于自身重量0.001%的堿性鋅錳電池;自2006年1月1日起禁止在國內經銷汞含量大于自身重量0.0001%的堿性鋅錳電池。
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2016年12月26日印發)
【2003年:廢一次電池的回收,應由回收責任單位審慎地開展。目前,在缺乏有效回收的技術經濟條件下,不鼓勵集中收集已達到國家低汞或無汞要求的廢一次電池?!?/span>
(一)應避免廢電池進入生活垃圾焚燒裝置或堆肥發酵裝置。
(二)對于已經收集的、目前還沒有經濟有效手段進行利用的廢電池,宜分區分類填埋,以便于將來利用。
(三)在對廢電池進行填埋處置前和處置過程中,不應將廢電池進行拆解、碾壓及其他破碎操作,保證廢電池的外殼完整,減少并防止有害物質滲出。
4)日本
一次性廢棄電池處理廠,回收原材料,其中鋅,鐵,汞回收達到完全循環程度,鉛酸蓄電池做到100%回收。
5)美國
立法。建立了完善的廢電池回收體系,建立了多家廢電池處理廠,同時堅持不懈地向公眾進行宣傳教育,讓公眾自覺地支持和配合廢電池的回收工作。
6)瑞士
向每位電池購買者收取少量廢電池加工專用費。建立廢電池處理廠。
7)德國
要求消費者將使用完的干電池、紐扣電池等各種類型的電池送交商店或廢品回收站回收,商店和廢品回收站必須無條件接受廢舊電池,并轉送生產廠家進行回收處理。
濕處理法和真空熱處理法。
3.4.2白色污染
塑料袋是白色污染的主體。
1、白色污染及危害
1)定義: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類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棄置成為固體廢物,由于隨意亂丟亂扔,并且難于降解處理,以致造成城市環境嚴重污染的現象。
2)危害
白色污染造成環境惡化
塑料袋隨意丟棄,影響市容與環境衛生;衛生填埋難易降解,長期污染土壤;焚燒塑料袋可能把二噁英擴散到空氣中,污染空氣。
二噁英(Dioxin),是一種無色無味、毒性嚴重的脂溶性物質,二噁英實際上是二噁英類(Dioxins)一個簡稱,它指的并不是一種單一物質,而是結構和性質都很相似的包含眾多同類物或異構體的兩大類有機化合物。二噁英包括200多種化合物,這類物質非常穩定,熔點較高,極難溶于水,可以溶于大部分有機溶劑,是無色無味的脂溶性物質,所以非常容易在生物體內積累,對人體危害嚴重。
白色污染危害健康
長期食用再生塑料袋包裝食品,尤其是熟食,健康危害。
塑料袋小作坊生產衛生不合格產品。
2、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
1)禁用塑料袋
2)制定限制法律,減少使用量
《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管理辦法》發展改革委、國家工商總局同意并公布,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三條、商品零售場所應當依據本辦法向消費者有償提供塑料購物袋。(經濟杠桿)
第八條、商品零售場所應向依法設立的塑料購物袋生產廠家、批發商或進口商采購塑料購物袋,并索取相關證照,建立塑料購物袋購銷臺賬,以備查驗。
第九條、商品零售場所不得銷售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塑料購物袋。
第十一條、鼓勵商品零售場所提供符合相關質量標準和環保要求的塑料購物袋替代品。
3)實行分類回收再利用
傳統的方法-填埋,毒化土壤和造成水體污染;
回收和替代
(1)回收利用技術
掩埋處理;
廢舊塑料焚燒的熱能回收,大氣二次污染;
廢舊塑料的熱分解技術:將廢舊塑料制品中原樹脂高聚物進行較徹底的大分子鏈分解,使其回到低分子量狀態。廢舊塑料熱分解技術的主要優點分解產品的使用價值高;廢舊塑料的反復處理次數不受限制,即廢舊塑料裂解成單體,然后聚合成高聚物,其制品廢棄后可再進行分解,如此反復。
廢舊塑料的再生利用:直接利用再生和改性再生利用。直接利用不需要進行各類改性,將廢舊塑料經過清洗、破碎,塑化直接加工成型或通過造粒后加工成型制品。優點是工藝簡單,再生制品成本低廉,缺點是再生料制品的力學性能下降較大,不宜制作高檔次的制品。改性包括物理改性和化學改性,物理改性法多采用混煉工藝制備多元組分的共混物和復合材料;化學改性則采用交聯改性,接枝改性和氯化改性籌方法,經改性的再生制品其力學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
(2)新材料技術
可降解塑料技術:在塑料的生產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如光敏劑、淀粉等原料,這樣,可降解塑料制品在使用完,并廢棄在大自然中暴露三個月后,可由完整的形狀分解成碎片,因而至少在視覺上改善了環境。但這項技術較大的缺陷是,這些碎片不能繼續降解,只不過是由大片變成小片塑料,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白色污染”。
植物纖維粉加膠熱壓技術:以植物纖維,例如秸稈、稻草、甘蔗渣等經過破碎得到纖維粉,然后混入大量的膠或樹脂,再注入到模具中加高壓及高溫下成型。利用該技術生產出的產品在降解性方面較好,但這種技術生產的一次性餐具由于在生產中沒有去除纖維色素(因為要去除色素必須要采取化學的漂白方法,勢必造成水的污染),產品的外觀顏色不盡如人意。另外在生產過程中,植物纖維表面的農藥殘留物難以去除干凈
以紙代塑技術:采用紙漿為原料,在模具中成型、烘干生產一次性餐具。這種方法制作的餐具因其無毒無害、易回收、可再生利用、可降解等優點。但紙的生產過程污染較嚴重,同時造成大量森林植被的破壞。
生物全降解技術:采用淀粉為主要原料,加入一年生長期植物纖維粉和特殊的添加劑,經過化學和物理方法處理制成生物全降材料。